2025年新年档,能够被视作我国影视工业化的一次阶段性课业展现。
《唐探1900》用9个月时刻完结唐人街影视城树立,正式开机到上映仅用半年,背面是高功率的工业流程;《封神》系列应战神话史诗这一工业化难度最高的电影类型,也是国内最早测验全工业流程的项目之一;《蛟龙举动》包含许多水下镜头,对海底画面的呈现是此前影片中极少呈现的,而剧组1:1打造的「龙鲸号」,是迄今全球最大的潜艇道具。
而在《哪吒2》长长的后期名单中,既有陈思诚直接控股的后期公司「熠熠和光」,也有郭帆出资、早年参加《刺杀小说家》《漂泊地球》等电影的视效公司MORE VFX,他们都是我国影视工业化进程中的有力推动者。
让咱们把时刻拨回到2012年。那是我国电影工业化变革开展的第十个年初。进口分账影片配额从 20 部增加到 34 部后,我国电影商场感触到来自好莱坞的巨大压力。直到年底,《泰囧》造就了12.7亿的国产片票房纪录,让四季度国产票房占比到达了67.1%。
这仅仅开端。在那今后人们发现,与好莱坞反抗的电影人不再是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从徐峥、宁浩,到乌尔善、陈思诚、路阳、郭帆,新一代导演在内容审美和商业理念上都遭到好莱坞老练商业电影的影响,也因而对电影的文娱和产品特点有着更深的了解,和更明晰的方针。
在电影局看来,这批「电影新力气」需求时机去电影工业最老练的好莱坞看看;而那时的好莱坞,也想了解我国年青导演的主意。
所以在原广电总局电影局和美国电影协会安排的「中美电影人才沟通计划」中,郭帆、陈思诚、路阳、宁浩、乌尔善等年青导演作为代表,前往美国派拉蒙进行学习。美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平,给每个人都留下深化的形象。
在沟通环节中,陈思诚把「什么是重工业电影」的问题抛给了《速度与热情6》的动作导演,当听到「一次烧300辆车」时,他认识到,商业电影有必要经过许多的实在投入才干换来电影感,而这种极致视听享受是保卫电影独特性的技能护城河。
以陈思诚、乌尔善、郭帆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导演在回国之后,无一例外都带着明晰的方针感和使命感,以寻求「大片感」的商业类型片的办法,投入到电影工业化的测验傍边。除了以个人项目为锚点,他们也经过参加新项目的实践、吸纳培育更多晚辈,让工业化作为一种思想、才能和体系,向职业传导更多影响。
用北电教授王红卫的话来说,好莱坞的阅历是无法照搬的,这一代年青电影人,只能经过一个个「肉身」,亲自淌过工业化的河流,探究出我国自己的电影工业化体系。
也是在一个个新项目「滚雪球」般的推动进程中,这一代导演继续将阅历、才能和体系外溢,终究经过专业团队的呈现、更高效的流程办理、更协作的共生安排、对技能的快速运用和明晰的IP认识,来接力推动我国电影所必定要阅历的工业化进程。